- 任敬文;缪惠敏;
《庄子·齐物论》中“两行”一词是庄子“和之以是非”以去除“成心”的独特言说艺术,这一言说方式与庄子思想正相契合。尤其是“问”多“答”少,或以“问”答“问”的“两行”之问,重在启发读者超越“言”之“象”去领悟“意”之“真”,进而得达大“道”,是先秦道家语言哲学的生动呈现。诸多“两行”之言还常以对偶、排比或押韵的形式出现,使语言整饬且富于节奏感。此外,“两行”言说方式也是《庄子》散文呈奇丽惝恍、恢恑憰怪艺术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年03期 v.44;No.273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 张炜;
战事是《诗经》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主题,其中有的篇章气魄宏大,注重叙事,已经具有了史诗的性质。这类诗歌到了魏晋时期也有所继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某些突破和革新,成为唐代四言史诗的先声。魏晋四言战事诗在四言诗的纪实性、服务现实政治的功利性以及对人性的关注等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在叙事手法、句法以及修辞等方面借鉴纪传散文和汉代文人诗,发出了时代的新声,对唐人韩愈的《元和圣德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25年03期 v.44;No.273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 宋启隆;马正应;
刘勰在前人“文气”论的基础上,从“气”的体性角度出发,立足于更广阔的时空间背景审视“气”的生成与传导。他通过溯源“风”与“气”的理论联系,以“风”入“气”,以“气”解“风”,在自然地理空间与政治时代风气等方面系统考察了“气”对创作主体及文艺作品的深刻影响,使文气论摆脱了曹丕以来限制于体性论的窠臼,创作主体栖居于真实可感的历史时空中,赋予了“文气”以更为广阔的现实视野和更为丰富的价值内涵,并最终统一于“天人合一”的美学理想之中。
2025年03期 v.44;No.273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 毛志勇;
任何大行动,落实到操作层面一定要有达成行动目标的具体机制。在西天取经行动中,佛派与取经团队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向代理人履约的机制包括动态监测、信息传递和应急救援,而代理人向委托人履约的机制主要是紧箍咒。从取经成本的分担机制来看,能力较强的承担高阶成本,能力较弱的承担低阶成本,成本与收益一般成正比。孙悟空在除妖过程中尽量让取经团队少付成本,有意整合相关支持方构建一个多方出力并受益的互联互惠的利益网络,这个网络是根据权力和资源标准织就的。
2025年03期 v.44;No.273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 盛立妮;
平度方言也存在后置关系小句,根据关系小句结构中“的”能否去掉可以分为两类。关系小句结构中有“的”的,后置关系小句的成分主要是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可以通过易位得到,关系小句成分需轻读;而关系小句结构中无“的”的,后置关系小句成分由副词和形容词组成的,可以不通过易位得到。这两类后置关系小句易与复句相混,也是因为核心名词的单指性导致关系小句的叙述功能明显。总之,平度方言后置关系小句是为满足表达和交际而产生,不同的语用原则是其产生的动因。
2025年03期 v.44;No.273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