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学报

魏晋史研究

  • 袁涣“往从”刘备疑论

    洪卫中;

    袁涣于阜陵之战逃离袁术时,《三国志·袁涣传》所载袁涣“往从”对象为刘备。然从史实分析,刘备尽管在任职豫州牧时举袁涣为秀才,但袁涣从没有借此把刘备视为可以庇身而事之对象。阜陵之战袁涣逃离袁术“往从”的对象实际是吕布。陈寿所以作袁涣“往从”刘备之书写,很大程度上有不忘故国旧主情怀、受世家大族权势威压两种因素。

    2025年03期 v.44;No.27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 习凿齿眼中司马懿父子的形象及其著史的动力之源

    付开镜;

    习凿齿眼中的司马懿父子形象,在《汉晋春秋》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司马懿畏惧诸葛亮,胆小如鼠;司马昭杀害魏帝,人格卑劣,是为负面形象。另一方面,司马师揽过于己,过消业隆;司马昭宽待被诸葛诞裹胁反叛的淮南将吏士民及吴国被俘将士,扬土怀惠,吴众悦服,是为正面形象。习凿齿眼中的司马懿父子形象,在《晋承汉统论》中只有单一性,即完全属于正面形象:司马懿为建晋奠定牢固根基;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为建晋立下不世功勋;司马炎统一中国,消除乱世,功业至巨。习凿齿实录司马氏代魏建晋的负面形象之因,在于他继承了儒家直书的精神;习凿齿刻画司马懿父子正面形象之因,在于他对国家统一的高度认同,二者并不矛盾。习凿齿撰述汉晋“新历史”的动力之源,则是追求立言以不朽。

    2025年03期 v.44;No.273 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 论东晋“持节都督”的“非真官”属性

    赵健廷;

    东晋时期“持节都督”具有“非真官”的属性。“持节都督”源自汉代的督军御史,二者均具有“权时”与“事竟罢”的“非真官”属性。《通典·晋官品》中有关“持节都督品秩第二”的记载或系编纂者在对《晋公卿礼秩故事》文本传抄时的讹误。东晋时期“持节都督”只有同“将军号”连用时,才具备相应的“品秩”,否则单独的“持节都督”不具备“品秩”。此外,刺史与将军号之间的任命逻辑关系应为:“将军号(本官)+持节都督(使职)+刺史(加官或兼官)”。

    2025年03期 v.44;No.273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7K]

钟嵘与《诗品》研究

  • 吴淇对钟嵘“推源溯流”法的多维拓深

    毋军保;

    同样是对汉魏六朝诗歌的整体批评,清初吴淇所作《六朝选诗定论》在论定“选诗”的过程中,多承袭钟嵘“推源溯流”之法,在强调诗人诗风之间相互学习的同时将这种批评方式扩展至对于古代诗运升降的整体流变、诗体演进以及诗作字句、篇章甚至诗意的源流探究上,极大拓深了这种论诗方式的观照范围及批评意义。

    2025年03期 v.44;No.273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 曹植《鼙舞歌》乐舞性质考论

    王婉璐;

    前人长期以来将鼙舞、鞞舞视为同物。但“鞞舞”之名始自南梁,其起初指称的南梁鞞扇舞是经过改制后的巴渝舞,与汉魏晋鼙舞不同,因此曹植《鼙舞歌》并序以及汉魏晋时期的鼙舞歌辞皆应题作“鼙舞歌”。鼙舞颇具武事色彩,东汉曹魏时期,鼙舞及其歌舞曲列属鼓吹之中,为朝廷礼乐,而非部分学者所称的民间俗舞。曹植受赐鼓吹后作《鼙舞歌》五辞,以时间为序写曹魏王朝大事与自身入魏后的经历,辞中既颂扬文帝政绩,又寓有个人生平。

    2025年03期 v.44;No.273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钧瓷文化论坛

  • 晋佩章先生的钧艺人生

    李成影;王洪伟;

    晋佩章先生是当代钧瓷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先驱之一,他不仅在钧瓷技艺方面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对钧瓷理论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奠基性作用。晋佩章先生钧窑研究的重大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探索了钧瓷发展的历史线索;二是通过对钧瓷工艺美术史的发掘,推动了当代钧瓷工艺美术创新,为钧瓷历史研究和钧瓷文化传承找到了崭新途径。

    2025年03期 v.44;No.273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 炉钧釉结晶工艺述要

    赵松义;

    釉面结晶是当代炉钧的标志与艺术特征。炉钧结晶属于“多元结晶”,由多种金属元素经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其烧成工艺遵循“急火缓降”原则,启火2小时内窑炉温度达到970℃后转还原火,再经2-3小时左右温度达到1240℃时住火,保温温度控制在低于烧成温度130℃±20℃区间,时长约150分钟,以此满足晶核发育和晶体生长的热力条件。当代炉钧采用煅烧后的金属氧化物研磨颗粒作为晶种,通过人工种晶的方法,基本解决了器物特定部位晶体缺失的烧成工艺问题。

    2025年03期 v.44;No.273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

  • 《庄子·齐物论》“两行”言说方式新探

    任敬文;缪惠敏;

    《庄子·齐物论》中“两行”一词是庄子“和之以是非”以去除“成心”的独特言说艺术,这一言说方式与庄子思想正相契合。尤其是“问”多“答”少,或以“问”答“问”的“两行”之问,重在启发读者超越“言”之“象”去领悟“意”之“真”,进而得达大“道”,是先秦道家语言哲学的生动呈现。诸多“两行”之言还常以对偶、排比或押韵的形式出现,使语言整饬且富于节奏感。此外,“两行”言说方式也是《庄子》散文呈奇丽惝恍、恢恑憰怪艺术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年03期 v.44;No.273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 论魏晋四言战事诗的新声及影响

    张炜;

    战事是《诗经》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主题,其中有的篇章气魄宏大,注重叙事,已经具有了史诗的性质。这类诗歌到了魏晋时期也有所继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某些突破和革新,成为唐代四言史诗的先声。魏晋四言战事诗在四言诗的纪实性、服务现实政治的功利性以及对人性的关注等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在叙事手法、句法以及修辞等方面借鉴纪传散文和汉代文人诗,发出了时代的新声,对唐人韩愈的《元和圣德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25年03期 v.44;No.273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 “风”“气”并论下的时空视野——论《文心雕龙》对“文气说”的拓展

    宋启隆;马正应;

    刘勰在前人“文气”论的基础上,从“气”的体性角度出发,立足于更广阔的时空间背景审视“气”的生成与传导。他通过溯源“风”与“气”的理论联系,以“风”入“气”,以“气”解“风”,在自然地理空间与政治时代风气等方面系统考察了“气”对创作主体及文艺作品的深刻影响,使文气论摆脱了曹丕以来限制于体性论的窠臼,创作主体栖居于真实可感的历史时空中,赋予了“文气”以更为广阔的现实视野和更为丰富的价值内涵,并最终统一于“天人合一”的美学理想之中。

    2025年03期 v.44;No.273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 委托代理与利益网络:《西游记》取经行动机制分析

    毛志勇;

    任何大行动,落实到操作层面一定要有达成行动目标的具体机制。在西天取经行动中,佛派与取经团队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向代理人履约的机制包括动态监测、信息传递和应急救援,而代理人向委托人履约的机制主要是紧箍咒。从取经成本的分担机制来看,能力较强的承担高阶成本,能力较弱的承担低阶成本,成本与收益一般成正比。孙悟空在除妖过程中尽量让取经团队少付成本,有意整合相关支持方构建一个多方出力并受益的互联互惠的利益网络,这个网络是根据权力和资源标准织就的。

    2025年03期 v.44;No.273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 平度方言后置关系小句初探

    盛立妮;

    平度方言也存在后置关系小句,根据关系小句结构中“的”能否去掉可以分为两类。关系小句结构中有“的”的,后置关系小句的成分主要是形容词的生动形式,可以通过易位得到,关系小句成分需轻读;而关系小句结构中无“的”的,后置关系小句成分由副词和形容词组成的,可以不通过易位得到。这两类后置关系小句易与复句相混,也是因为核心名词的单指性导致关系小句的叙述功能明显。总之,平度方言后置关系小句是为满足表达和交际而产生,不同的语用原则是其产生的动因。

    2025年03期 v.44;No.273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史学研究

  • 读银雀山汉墓竹简《晏子》札记

    罗操;

    “柏常骞禳枭死将为景公请寿晏子识其妄”“景公将伐宋梦二丈夫立而怒晏子谏”的劝谏活动已显示出齐国知识阶层于神灵信仰方面分层的现象。在齐景公、柏常骞二人之间构建的人神互动关系中,神灵掌管着人类的年寿,祭礼的丰厚成为神灵佑护君主延年益寿的关键。晏婴以国君的善行德政为立论之基,从心理层面冲击人类听天由命的神学思维,肯定君主自身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在齐景公、占梦者二人之间构建的人神互动关系中,泰山神是富有威力的强势一方,齐国人却是弱势的一方,以齐景公、占梦者为代表的齐国人努力按照人神之间惯常性的交往原则维系人神互动的关系。晏婴以人鬼之说为起点来劝谏齐景公弥兵息战,却能跳出人鬼互动的利益模式,把劝谏落脚点定位在道义、国政方面。这种以人事—国家人民利益为上的劝谏而正行的做法值得称道。

    2025年03期 v.44;No.273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1K]
  • 清代前中期海上商船运输业的多种运营方式

    李欣雨;张晓东;

    清代前中期,海上商船运营活动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清政府对海上商船的雇用和租赁经历了从严格管控到逐渐放宽的过程,以适应商船业逐步繁荣的客观事实,同时,民间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商船租赁和雇用契约制度,规范了交易程序,提升了船主的自主权。这些变化进一步推动了商船运营的标准化,促进了清代前中期运输业与国内外贸易的蓬勃发展。

    2025年03期 v.44;No.273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 论民国时期媒妁群体的被妖魔化

    苏全有;樊纾言;

    民国时期,媒妁群体被妖魔化的情况十分严重,表现为新闻媒体对于媒妁群体的负面报导以及社会对于媒妁群体的形象丑化。此种因由在于西力东渐以来,对于西方文化大加推崇,传统事物遭到猛烈批判,加之思想解放潮流以及妇女意识的觉醒,社会高举“婚姻自由”的大旗,新闻媒体乃一大助力,再就是媒妁群体自身的弊端,被妖魔化几乎势不可挡。其实,媒妁群体自身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从而使这个群体一直存留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2025年03期 v.44;No.273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5K]
  • 相得益彰:李光涛与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的命运交织

    张辉;

    李光涛是近代研究明清史的大家,但其人生并非一帆风顺。青少年时期经历了各种磨难的他,也因之磨炼了意志,成为人生中的宝贵经历。1929年,他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整理明清内阁大库档案,这成为其命运的拐点,此后毕生整理研究这批档案。在此基础上,除了出版系统整然的《明清史料》丛刊供学界之用外,他还依之研究明清史,成为此领域“档案派”的开路先锋,蜚声国际史坛。他一生的际遇都与这批档案密不可分,其成就均建基于此。而这批档案在其从事整理之前多次辗转流失,最终在他手中才得其所哉,发挥最大效用。二者相互依存、彼此成就,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曲折发展历程中的一段佳话。

    2025年03期 v.44;No.273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哲学研究

  • 论爱的本质:笛卡尔与克尔凯郭尔

    郝长墀;

    通过对笛卡尔哲学文本的分析,本研究首先揭示了其形而上学框架下“激情之爱”与“知性之爱”的二元结构。在剖析笛卡尔爱的理论的内在矛盾后,悬置传统形而上学体系,引入克尔凯郭尔现象学原则,着重阐释爱的“非此即彼”责任本质及其超越世俗的根源性特征。最终,通过现象学路径重构了爱的纯粹性,一方面延续了笛卡尔理性传统,另一方面则突破了其主客体认知框架,最终确立了以责任伦理为核心的现代爱之哲学范式。研究通过理论对话与范式转换,实现了古典形而上学与现代现象学的创造性融合,为理解爱的哲学本质提供了新的阐释维度。

    2025年03期 v.44;No.273 9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 康德哲学的历史性维度

    刘凤娟;

    康德哲学中包含隐秘的历史性维度。在理论哲学层面,康德强调人类理性通过知性范畴对现象杂多进行时间性统摄,自然科学知识的系统累积过程本质上是理性能力在历史中不断完善的动态展现。在实践哲学层面,道德法则虽具有先天纯粹性,但其对感性欲求的统摄需通过普遍历史进程实现,自由意志在现象界引发的行动构成改造世界的能动性力量。在哲学方法论层面,康德将哲学定义为系统统一性的理念,要求以理性立法统摄历史中一切知识,这种历史性维度在黑格尔哲学中发展为历史辩证法,并为现当代哲学的生命体验转向奠定基础。康德哲学通过理性立法与历史进程的辩证统一,既保持先验逻辑的纯粹性,又包容经验内容的历史性发展,其历史性维度为突破近代机械思维、开启哲学历史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2025年03期 v.44;No.273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政治与法律

  • “五国联防组织”战略合作:动机与限度

    颜欣;龚莹;周红英;

    “五国联防组织”作为冷战时期形成的区域性安全架构,其成立初衷源于东南亚国家消弭本土安全风险与平衡域外大国干预的现实需求。该机制在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层面具有特殊历史价值,但受制于成员国战略自主性差异、区域安全制度重叠以及集体行动机制缺失等结构性矛盾,其战略协同效能存在显著局限性。研究表明,组织内部因缺乏强制性约束规范与核心领导力量,难以形成统一战略共识,导致集体防务合作长期停留在象征性层面。当前在美国“印太战略”框架下,该机制出现功能异化趋势,存在被嵌入大国地缘博弈的风险,可能对南海地区安全格局产生复杂外溢效应。中国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警惕第三方势力借助既有安全机制实施战略渗透的企图。可通过深化海上务实合作、完善争端调解机制等路径,推动形成开放包容的地区安全新范式。

    2025年03期 v.44;No.273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 赵一曼东北抗战时期的革命精神

    肖雨欣;何建勋;岳红琴;

    赵一曼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北抗联的杰出巾帼英雄、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中的民族抗战英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民主革命洗礼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东北抗战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赵一曼东北抗战时期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为团结群众、纪律严明的集体协作精神,信念坚定、忠于祖国的英勇斗争精神,坚贞不屈、舍身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对赵一曼东北抗战时期的革命精神进行理论诠释,在当下理想信念教育、党员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2025年03期 v.44;No.273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 竞技体育暴力行为的刑法问题探究

    李映奇;杜聪;

    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中暴力行为致运动员重伤甚至残疾的事件屡有发生,暴露出体育行业内部救济机制的无力与刑法规制的缺位。竞技体育暴力行为具有主观故意性、动作非常规性及结果危险性等属性,根据犯罪构成应受刑法规制。我国当前对竞技体育暴力行为的规制面临刑法介入标准模糊及行业内部救济乏力等困境,亟须通过构建对竞技体育暴力行为的刑法规制路径、严惩教练教唆行为等手段弥合体育特殊性与刑法规制的断层,实现竞技体育的公平与安全。

    2025年03期 v.44;No.273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经济与管理

  • 市场准入、所有制结构与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关系

    李娟;

    研究聚焦国有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在行业准入壁垒、技术溢出效应与创新路径选择上的差异性特征,通过构建市场准入、所有制结构与民营企业创新的理论模型,揭示了其内在作用机制。实证分析表明,在市场充分准入情境下,融资可获得性、融资成本、行业进入壁垒、技术溢出系数及企业数量共同构成影响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效率的核心变量。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应着力优化制度设计以降低行业准入门槛,通过提升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增强行业技术外溢效应,同时扩大行业容量空间并完善融资支持体系,从而形成激励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研究为政府调整市场准入政策、优化所有制结构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2025年03期 v.44;No.273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 胖东来顾客的产品认知、情感表达与形象感知——基于在线点评的内容分析

    窦梓雯;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大众点评网中关于胖东来的顾客点评为数据来源,借助八爪鱼采集器收集原始数据,运用ROSTCM6软件,从高频词特征分析、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分析、情感分析三个维度,深入探究了胖东来顾客的产品认知、形象感知以及情感表达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胖东来具有显著的企业地缘标识形象,在商品属性、购物环境及消费体验等方面优势突出。该企业构建了一套涵盖核心层到边缘层的全方位企业形象,从而赢得了顾客的高度认可。然而,尽管顾客整体情感积极,但仍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进一步提出保持和强化优势以及改进负面问题的相关建议,以期为该企业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品牌形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25年03期 v.44;No.273 139-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2K]

教育学研究

  • 苏霍姆林斯基的课程德育思想探讨

    韩和明;孙鹏;

    在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苏霍姆林斯基的课程德育思想具有启发借鉴价值。苏霍姆林斯基的课程德育观包括德育第一,教学与教育统一,课程德育需要科学方法等;课程德育方法包括教师要成为教育者,投入情感,注重榜样育人,挖掘学科中的育人因素,让学生取得学习成就,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等。

    2025年03期 v.44;No.273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 AI赋能教育背景下职前教师数字素养探析与提升

    史先红;刘雪锋;

    在人工智能(AI)深度赋能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职前教师数字素养已成为影响未来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调查发现,师范生对数字化教育理念的认知程度不够,数字素养教育不足,师资队伍数字素养不高,教学资源及环境有限,需要通过优化教师教育培养体系、加强数字素养课程建设、营造数字化校园环境、构建“产教融合+AI赋能”的精准培养模式来提升职前教师数字素养。

    2025年03期 v.44;No.273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 《许昌学院学报》公开发行暨“魏晋史研究”栏目创建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正>2025年4月18日至20日,《许昌学院学报》公开发行暨“魏晋史研究”栏目创建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许昌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与许昌学院主办,《许昌学院学报》编辑部、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开幕式上,许昌学院校长郑直致欢迎辞,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会长刘曙光、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楼劲、河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秘书长王威分别致辞。主题报告环节,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欣、《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姬建敏、南开大学教授张荣强、复旦大学教授杨焄、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程伟分别做了专题发言。

    2025年03期 v.44;No.27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2K]
  • 颍川学人

    <正>尤建设(1977—),男,河南汝南人,历史学博士,教授,郑州大学硕土生导师,现任许昌学院文史与传媒学院院长;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主要从事美国与南亚国家关系研究,尤以冷战时期美国对南亚的援助政策为研究重点。学术成果丰硕,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出版专著《美国对印度援助研究(1951-1971)》《冷战时期美国对南亚援助研究》,并在《史学月刊》《历史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相关成果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

    2025年03期 v.44;No.273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