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学报

魏晋史研究(147)

  • 魏晋至隋唐的寺院之学及其教学活动

    楼劲;

    魏晋至隋唐佛教寺院的教育活动包括寺院启蒙教育、讲经、高僧聚徒授学,以及译场中与佛经翻译相连的知识习得和研讨活动,呈现了宗教与世俗知识创造、传播和服务功能密切结合的状态,故可将寺院之学视为此期一种新兴的特殊形态的学校。此期佛教寺院学既具有鲜明的宗教功能和特点,又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社会功能,并与世俗社会中的各种教育活动存在着共性。其教育方式深受世俗学校的影响,尤其是与民间职业学校和师徒见习活动存在着相似之处;在教育内容上则包括了多种世俗知识和技能,覆盖了从启蒙初阶到进修深造的各个阶段;在教育对象上,除寺院僧徒外,更有大量俗间信众获益于寺院讲经和高僧的聚徒授学。在此认识基础上,考虑到魏晋以来寺院数量迅速增加,由寺院学培养的僧众数量和受其影响的俗间信众数量益趋庞大,又由于寺院学所具宗教功能,尤其是佛教中国化过程对"众生平等"等理念的传播,无论是对寺院学在此期整个知识传承体系中的地位,还是对其在门阀制度逐渐瓦解和民族融合不断推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均有必要进一步对之加以重视和研究。

    2017年04期 v.36;No.220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贾诩的自全之道与裴松之的史家良心

    潘民中;

    贾诩生逢汉末魏初乱世,纵观其政治生涯,虽不乏起伏曲折,却以高位高寿善终,这与其遇事奉行自全之道关系密切。陈寿在《贾诩传》中既对其自全行事如实记述,又不乏回护之词。裴松之作注则以"臣松之以为",据实批评贾诩政治品格不良,且指出陈寿之处置不当,伸张了史家正义和良心。

    2017年04期 v.36;No.220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曹丕曹植太子之争补论

    郑真先;

    关于曹丕曹植太子之争的讨论,学界已有四种不同的意见,即性情说、制度说、篡汉说、阶级说。这场太子争夺战不只是曹丕和曹植二人的比较,更多的是二人所代表的两个由幕府僚佐所构筑的政治团体之间的较量。曹丕幕府僚佐在年龄结构、地域分布、才能特长等方面,皆优于曹植幕府僚佐,这是太子之争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2017年04期 v.36;No.220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方镇格局与淮南三叛

    鲁力;

    曹魏后期,司马氏通过政变上台后,即加强了对长安和许昌的控制,从而避免了雍州与扬州联合起兵,也减轻了反叛者对首都洛阳的威胁。司马氏为控制方镇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比如任命家族成员出镇、以内制外、分割强藩等,也为两晋南北朝的统治者所沿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7年04期 v.36;No.220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钟嵘与《诗品》研究(63)

  • 班婕妤生年及其《怨歌行》作年与真伪考辨

    谢文学;

    关于班婕妤的出生年代,大都据傅玄、李白《怨歌行》"十五"入宫,再据汉成帝竟宁元年(前33)即位,上推十五年,认为班婕妤当生于汉元帝初元二年(前47)。今据《汉书》与《资治通鉴》的有关资料,提出质疑。徐陵以为《怨歌行》作于班婕妤退居长信宫时,而郭茂倩《乐府诗集》亦持此种观点。长期以来不少学者以为《怨歌行》非班婕妤所作,是篇伪作。今据班婕妤生平事迹和有关史料加以辨析,考证《怨歌行》为班婕妤居增舍宫所作,并非伪作。

    2017年04期 v.36;No.220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汉语学界海外“《诗品》学”研究综述——附英语世界钟嵘《诗品》译介与研究主要成果索引

    曾诣;

    目前汉语学界海外"《诗品》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论著索引和著作论文两大类,虽彰显了一定的学术价值,但专门性研究并不多。而单就英语世界情况而言,已有的相关研究又具体呈现出"少、简、重、旧"的问题。因此,相应领域在新鲜度、广度和深度上均存在发展空间。本文在对相关现况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索引的方式对英语世界钟嵘《诗品》译介与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以期为后续的探究提供有益的支撑。

    2017年04期 v.36;No.220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钧瓷文化与艺术研究(32)

  • 钧瓷学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民举先生访谈录

    王洪伟;

    官钧指的是传世钧瓷及钧台窑出土的陈设类钧瓷或数目字钧瓷。官钧年代问题由来已久,且争议较大,近年来更是参与者甚众,聚讼不已,有"宋代说""金代说""元代说""明代说"等,不一而足,各持己见,正误难断。为探索历史真相,推进钧窑史研究,本刊特邀钧窑史学者王洪伟博士就官钧年代问题,对最早质疑和系统反驳"官钧宋代说",并提出"官钧元明说"的著名古陶瓷学者李民举(1)先生进行学术访谈,希冀由此引起钧瓷研究者重视和深思,进而对钧窑历史研究维度的拓展及其学术信度和效度的提高有所裨益。

    2017年04期 v.36;No.220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政治规制与艺术自治:北宋钧窑器物美学思想的形成

    李维维;

    钧瓷作为北宋官窑御用瓷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风尚与士大夫阶层的审美理想。北宋重文轻武的文人政治成就了钧瓷的审美思想。高度集权下徽宗之决断使钧瓷成为官窑;北宋文人政治带来的儒雅之风以及士大夫官僚出身殷实、长年读书的成长背景为钧窑瓷器雅致风格提供了审美前提;当时科技的进步、制造业的繁荣,加之倡导俭朴的生活方式、推行禁用珍贵材料的手工艺法令,使毗邻都城汴京的钧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理学笼罩下重道轻器与追求自然的思潮,为器型浑朴、单色釉的钧瓷提供了发展契机。

    2017年04期 v.36;No.220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多视角观照下的钧窑史全貌——谈《钧窑通史》的学术特色

    师连枝;

    与已出版的其他有关钧窑史研究的著作相比,王洪伟博士所著的《钧窑通史》具有突出的学术性。具体来讲,该书的学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秉持存疑、求索的学术理念,主张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把器物带回钧窑史叙述的中心,将钧窑史置于华夏文明史的宏大的历史图景之中,对钧窑史的记述和研究更为立体化和系统化,以全球化的视野创建开放的钧窑史学体系。该书力图从各个角度透视钧窑历史,尽可能地反映钧窑发展的真貌和全貌。

    2017年04期 v.36;No.220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文学研究

  • 曹植集研究三题

    刘明;

    现存宋本《曹子建文集》是讨论曹植集传本系统的重要实物文本。经考察,该本属《旧唐志》著录的二十卷本系统,祖于曹魏秘阁编本。所题"新雕"指以晁公武著录本为底本而重刻。两《唐志》著录的三十卷本曹植集,属曹植自编全集本系统,在诗文篇目、编辑特征等方面均不同于二十卷本。《四库》本《曹子建集》抄自翻宋嘉定本,基本保留嘉定本的旧貌,是与今存宋本不同的另一版本曹植集,具有今宋本所不及的版本校勘及文献价值,整理曹植集应以《四库》本为底本,至少将其作为重要的参校本。

    2017年04期 v.36;No.220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六朝志怪小说“姓名巫术”主题故事渊源探究

    张传东;

    六朝志怪小说中的"姓名巫术"主题故事历来被视为后世此类小说的发端,而睡虎地秦墓竹简《诘咎篇》的发现则为我们探求此类小说的源头提供了极富价值的材料。通过对《诘咎篇》与志怪小说的比较,一可以看出巫术中有关"鬼怪"语言的记载和"姓名巫术"主题小说在大结构及小细节方面存在诸多相似性,二可以看出前者向后者演化的轨迹,而这种演化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巫觋的宣传和巫术的民间流传特性。

    2017年04期 v.36;No.220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三十年来朦胧诗选本研究——以北岛、舒婷、顾城为中心的考察

    李建华;

    从1985年最早的朦胧诗选本——阎月君等《朦胧诗选》问世,迄今已三十余年,以朦胧诗整体为观照的公开发行的选本计有九种。阎月君本在前二十年最为流行,对当代诗歌的传播厥功至伟。而2004年出版的洪子诚本以高屋建瓴之势后来居上,成为之后选本的重要凭借。九种选本在时间上跨度近三十年,是一部简约的朦胧诗小史。通过梳理,我们可以清晰看出"朦胧诗五人"的出现和定型及芒克、多多在诗坛地位的崛起。同时,在诗歌经典化的过程中,更能发现影响诗歌审美的外部因素及对其评价的歧义。

    2017年04期 v.36;No.220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入古出新寓神奇——论贾平凹长篇小说的隐性叙事

    翟创全;

    贾平凹长篇小说常通过人物、环境、情节等的特定设置,与历史人物、文学经典、传说故事等发生联系,形成古今交融、今昔对比的格局,从而在作品本体内容之外,隐藏了另一个艺术世界。如《怀念狼》的人物、情节、主题与《西游记》相类又相反,《白夜》暗含了虞白—虞姬、夜郎—乌骓的类似"再生人"的故事,《高老庄》在小说环境的对比中寓意了田园诗意的失落,等等。贾氏长篇小说的隐性叙事在出入古今之时,寄寓着深邃内涵与神奇意境。

    2017年04期 v.36;No.220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李尔王》中的“次要人物”与圣经及其政治哲学意涵

    陈会亮;

    《李尔王》中的"次要人物"葛罗斯特父子、肯特以及考迪利亚和圣经中的形象存在密切关联,他们在形象特征、神学内涵上都有着相通之处。爱德蒙如同雅各一样,要对既有宗法体系发起挑战,而其这样做乃是基于内心平衡的维持;肯特是俗世的先知,通达天地,奖善惩恶;考迪利亚则是救世的圣子,为新政治保驾护航。《李尔王》体现了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的反思和探索,是希伯来传统在文艺复兴中的延续,是莎士比亚政治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2017年04期 v.36;No.220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河南荥阳民间舞蹈“笑伞”调查研究

    楚惬;

    笑伞是流行于河南荥阳一带的民间舞蹈。据传,它起源于隋末瓦岗军攻打荥阳城时装扮成花伞表演队的故事。笑伞表演由五人构成,分别扮程咬金、侠客、武旦等,并交替进行舞蹈、演唱、快板表演,表演程序为"转—唱—转—唱—说"。笑伞作为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当地民众的重要精神食粮。笑伞的唱词内容丰富,文学性强,值得研究。笑伞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最为兴盛,"文革"后迅速衰败,今天仅剩个别表演队还在坚持,保护和抢救迫在眉睫。我们应该尽快优化其文化生态环境,重视传承人的培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等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

    2017年04期 v.36;No.220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史学研究

  • 两汉关内侯的食邑

    师彬彬;

    食邑不仅是汉代关内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和经济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高爵群体拥有较高政治身份与社会等级地位的一种象征。两汉部分关内侯可以依据国家规定的食邑户数征收租税,关内侯的食邑状况和个人的功劳、政治身份及其与皇权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汉代关内侯的食邑户数一般在一百户至五千户之间,但以三百户、五百户为主。西汉关内侯大多享有食邑,但文帝时期已有部分关内侯不再享有食邑。东汉关内侯大多不能依据国家规定的户数享有食邑,但可以享有一定规模的俸禄(月俸或年俸)。两汉关内侯的食邑具有阶段性、身份化、鲜明时代性与严格等级化的特征,不仅反映了高爵群体重要权益、政治身份和社会等级地位的演变,还体现了政局变迁、二十等爵制发展、社会等级秩序调整、统治集团的构成与演变、国家财政状况变化。

    2017年04期 v.36;No.220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汉·张春孙石龙山请雨铭》考释与简析

    常德生;王峰;李广新;

    实地考察《汉·张春孙石龙山请雨铭》摩崖石刻,并对照拓片,字斟句酌,援引定名,厘定句读,求证考释,呈现其在历史、文物、文字、书法等诸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2017年04期 v.36;No.220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徐幹的明君观

    丁娟;

    在《中论》一书中,徐幹提出了儒家式的政治思想。面对乱世,明君应施行仁政并且知人善任,而聪明睿哲的君子才是明君所需要的治国人才。明君只有尊贤用贤,才能得到君子之心。明君要重视历法及民数,明赏罚之道以及恢复三年丧制度。

    2017年04期 v.36;No.220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晋书·习凿齿传》正误一则

    叶植;

    <正>《晋书》卷八二《习凿齿传》载:"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答曰:‘世祀方永。’……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1]2152-2153校勘记:"干知",殿本作"前知",《册府》七

    2017年04期 v.36;No.220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三水小牍》作者皇甫枚家世臆测

    张熊;

    《续谈助》有关皇甫枚家世的记载受到学者的质疑,但出土墓志的记载能与其相印证,证明皇甫枚即皇甫炜之后。皇甫炜所出家族定居洛阳,历代所任主要为中高层文官,从婚宦情况看,已经历由旧门向科举官僚家族的转变。家族因素对皇甫枚创作《三水小牍》有着重要影响。

    2017年04期 v.36;No.220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民族自治的实现:山东解放区的回民工作

    郭燕飞;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各级党政机关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回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基本精神是尊重回民、团结回民、回民自治,其具体内容以指导成立回民协会、组织发展回民队伍、建立回民自治政权为主。无论是就文件的内容本身,还是就政策的落实程度来说,山东解放区的回民工作在全国最早尝试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2017年04期 v.36;No.220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理论之光

  • “第四届全国孟子思想研讨会”综述

    谢永鑫;刘科迪;

    为了进一步推动对孟子思想的研究与对国学的讨论,2016年11月4—7日,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哲学史学会、全国儒团联和安徽省孟子思想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孟子思想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孟子的人性论思想、诚信思想、"仁术"思想、君子观、政治观,孟子思想史中的一些问题,国学及孟子思想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等问题,做了深入的阐述与探讨。会议议题集中,内容丰富,体现了孟子思想和国学研究大众化、时代化、国际化的特点。

    2017年04期 v.36;No.220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透析《钦定宪法大纲》中权力与权利的格局

    张溪;

    百年前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开了清末中国政治改革的先河。其结构设置为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作为顶层制度设计,奠定中国近代改革的基调。此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囿于君主权力与臣民权利传统的二元格局,君主权力的强势和人民权利的弱势,致使实现权力与权利、权力与权力的合理配置,追求民主、法治和人权,历尽艰险和磨难。不过,中国人自此踏上变革之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梦想最终变成了现实。

    2017年04期 v.36;No.220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网络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李荔歌;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工具和信息传播平台,日益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鉴于网络媒体在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媒体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这不仅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2017年04期 v.36;No.220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国情 国策

  •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传统零售业发展对策探索

    刘晓丽;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市场发展迅速,对传统零售业造成巨大冲击,这主要体现在交易选择、营销渠道、交易价格、营业时间、交易客户、交易范围、交易成本及扩张速度等各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增速都有所放缓,这不仅在于相对于网络零售,传统零售业付款方式、送货方式滞后,缺乏竞争优势,还在于网络销售也很难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商品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购物体验感不强等各种弊端也开始显现。网络零售业与传统零售业需要融合发展,互补共进。我国传统零售业应积极采取"消费者满意""电子商务转型"、竞合发展及共存共荣等策略,实现互联网时代的成功转型。

    2017年04期 v.36;No.220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传统文化视域下中原根亲文化的价值功能

    阎秋凤;卢明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当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根亲文化是以根为缘而发生、发展的一种追索族源、血脉相继的文化现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体现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根亲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它不仅有助于树立和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而且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同时还可为中原地区统筹实施"五位一体"战略提供强大动力。

    2017年04期 v.36;No.220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农村认干亲习俗变迁研究——以豫东葛伯村为例

    杨松岩;

    认干亲这一传统习俗目前仍然普遍存在于中国农村社会之中,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代与代之间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变化,认干亲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河南省葛伯村为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干亲习俗的变迁主要表现在认干亲仪式、认干亲原因、认干亲对象选择、干亲关系对两个家庭的联系作用等各个方面。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社会分层的显现以及农村居民对干亲关系认识的改变。

    2017年04期 v.36;No.220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法学研究

  • 专家辅助人到底辅助谁——法教义学语境下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的身份厘定

    宋善铭;

    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实施已四载有余,然而,立法的语焉不详,致使学界对专家辅助人的身份众说纷纭,理论上的纷争也使得实践上的操作困难重重。从法教义学的立场和方法进行分析,鉴定人说、证人说、独立诉讼参与人说等多有偏颇,而将专家辅助人身份界定为特殊代理人,则可以解决专家辅助人权利义务不明确、专家意见难以定性、专家辅助人出庭难等系列难题,同时也维护了刑事诉讼法的体系性与稳定性。

    2017年04期 v.36;No.220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关于完善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的思考

    程红梅;

    我国司法改革以法官员额制为基础,对司法人员的分类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鉴于我国司法系统中存在的初任法官门槛低、无视法律实践经验、法官遴选制度不规范以及法律职业流动的单向性导致优秀法官流失等现实问题,为确保法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精英化,提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和司法公信力,我国应在总结试点省市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初任法官的任用标准、设立法官遴选委员会、建立法官逐级遴选机制、健全法官的职业保障、实现法律职业共同体内的互相流动等,来完善法官遴选制度。

    2017年04期 v.36;No.220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的五大体系建设

    高心湛;

    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过程性的显著特征。重构学科专业体系,完备人才培养体系,共建合作与融合体系,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学校治理新体系,既是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基本任务,也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工作的主要标志。地方高校必须依据这五大体系的内部机理和不同建设时期的轻重缓急,统筹协调,创新发展。

    2017年04期 v.36;No.220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高校思政教学评价的理念危机与应对策略研究

    张华敏;

    理念作为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的序参量,统摄着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由于当前高校思政课评价理念未能充分认同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没有对学生思想发展的内部组织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因而难以找到思政教学与学生思想发展的契合点,难以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的,从而引发思政课评价的理念危机。本文以学生自组织为逻辑起点,从评价范式的转换、评价原则和评价立场出发提出相应的策略。

    2017年04期 v.36;No.220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PBL教学模式在高校转型期的应用——以哲学导论课程为例

    尹晓兵;

    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有三点:教学理念重回以"问题意识"为中心,教师从teacher到helper的转变,教学内容上"问题群"的设计与应用。它最有特色的地方一方面在于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改造,即从教案到学生参与度再到落实教学目标,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重新塑造;另一方面是对教学评价体系重新安排,增大学生参与度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中的比重。

    2017年04期 v.36;No.220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民族文化置入少数民族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王华;

    英语教学与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保持民族文化特性并且继承发展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教育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少数民族应用型英语人才已经成为少数民族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

    2017年04期 v.36;No.220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协同创新视角下我国地方高校转型之路的困境及对策

    王璐;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主要面临缺乏完善的地方政策与统一标准,缺乏理智协同领袖,各方利益失调使协同创新失去原动力,各方条块分割使协同创新发展深受限制等发展困境。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关键在于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加强地方政府政策引导,建立公平利益分配机制,强化组织结构创新和培养协同领袖等有利于地方高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从而有效助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2017年04期 v.36;No.220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颍川学人

    <正>付开镜(曾用名傅开镜),湖北枣阳人,1966年生;1988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毕业后入兵器部5137厂(湖北老河口市)子弟中学工作;199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魏晋南北朝史硕士学位;1995年入电力部水电报社从事采编工作;2004年复入北京师范大学师从黎虎

    2017年04期 v.36;No.22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8K]
  • 本刊“魏晋史研究”专栏介绍

    <正>《许昌学院学报》的标志性栏目"魏晋史研究"专栏,自1985年开设至今,已走过了32个年头,该栏目作为学术期刊此方面最早的常设栏目,历经艰辛,坚持不懈,奋力开拓,已成为史学界公认的魏晋南北朝学术研究的重要信息源

    2017年04期 v.36;No.220 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5K]
  • 下载本期数据